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查看: 7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姒姓与佀姓四千年宗谱序举例(二十部分)--后10部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3-10 08:41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07

    主题

    112

    帖子

    65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6:4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一、佀姓家族总谱序

    从佀姓宗谱记载来看,佀姓始祖为大禹姒文命
    下图列出禹之前21代
    2016年4月1号将首映《轩辕大帝》讲述黄帝
    大禹是黄帝之第6代传人
    轩辕大帝——黄帝之上仍可溯15代
    事实上,从第22代禹之后,在第23代分出三支
    大禹有三子,大儿子启,姓姒;二子叫况,赐姓为顾;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
    此图从第27代分列了曾姓
    实际在第27代还分出了姒无余之越国姒姓
    而佀姓这一支是夏代帝王之后
    一直是大禹后裔的正脉和主脉,在总排列第27代时是少康之子杼帝
    (始祖禹算起为第6代)


    后面是始祖为禹的佀姓族谱序








    总谱序电子版
    尝谓木有本而水有源,人可不溯其本而究其源乎?佀氏得姓,由来久矣。自昔大禹佐陶唐而治天下,平水土,导河洛,封国于夏,赐姓姒氏,姒姓实肇端于此焉。厥后受禅践位,营都安邑,传祚四百鼎。迁于商,商汤封禹之后于杞,历年六百,禹祀不绝。由商及周,武王不忍失禹之祀,仍封东楼公于杞以奉禹祀。自东楼公以至简公,乃为楚惠王所灭。而其所幸存者,亦畏避楚祸潜逃隐居,而不敢自付于神禹之后。遂改“女”为“人”,易“以”为“”。形虽异而音实同,况乎女亦为人也,“以”即古“”字也。于不得已而权宜之中还以留祖宗之真。无奈楚祸日甚,不获安居,于是窜陕西,宅朝邑。帝王之裔流为庶民,良可伤也!草莽之中尚抱遗器,岂不幸哉!迨传至六十一代孙炯,秦火忽炽。祖宗相传之世系其不至于灭亡者,盖亦几希矣!及汉高祖,崇儒重道,大兴文教。而六十四代孙传好学深思,极为搜剔掇拾残篇断简之余,而世次因以复绪焉!由汉及唐为庶民:或耕,或读,或为商賈,安居草莽,各守职业。嗟乎!自居朝邑以来,封国既失,禹庙缺祀,匪伊朝昔矣!然祀典虽云不辉,而大禹相传之脉不绝如线者,固安然无恙也。无奈何,至于唐季黄巢之变,继以朱温兵争战伐,陕西多故,而八十三代孙昌因逃居故里大名府清丰县。斯时也,流离播迁,即传家之重器尚不能保,而宗谱亦若存而若亡矣!然幸至八十六代孙乘鵉登进士第,因取旧谱而重订之,世次复昭然可考焉!由五代宋元以至有明。明初,山东野旷,百四代孙得甫奉诏迁徙兖州府郓城县。百七代孙佀锺登大名成化丙戌科进士,仕授浙江道监擦御史至户部尚书,复篡修家谱。故自始祖以来,虽曰灭于楚,坏于秦,失于梁。数千百年之脉不无可虑。然而继起有人,宗次世系焕然罗列,祖考遗脉炳若日星,是天不欲绝禹祀也!况祖茔之碑文云:佀即姒,神禹裔也。又何非木本水源之义不忘所自乎!



    (总谱序)



    十二、新中国之前佀姓族谱序

    后图为山东冠县佀庄村族谱电子版







    (老版谱序的电子版)

    十三、佀姓家族总谱序今译版

          常言说:木有根本而水有源头,人们怎能不追溯探究自身的本源呢?佀姓得姓由来已很久了!自昔远古时代大禹辅佐陶唐而得天下,治理河川田地,疏通黄河洛水,有功受封在夏建国,赐姓姒(古写作)氏,姒氏得姓实际上发源于这里。其后,大禹受禅登上帝位,营建都城在安邑,帝位相传达四百年。星移斗转,到了商朝,商汤封大禹的后裔在杞地,历时六百年,从未间断过对大禹的奉祀。周灭商后,武王不忍失去对大禹的奉祀,仍封姒氏东楼公在杞以奉禹祀。自东楼公至简公,却被楚惠王侵吞灭杞。而那些幸存下来的族人们,也畏避楚祸再来,于是潜逃隐居他乡,而不敢承认是神禹的后代了。五十五世姒行建议全族将姓变形音不变,具体是将“姒”改女字旁为“亻”,改“以”为“”(将的女字旁改为“亻”)成为“佀”字,字形虽然不同,而读音实为一样,况且女也为人,“以”即古“”字。这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以此保全祖宗的真实姓氏。无可奈何啊,楚祸一天比一天严重,姒氏不能安居乐业,未得安生,于是躲到陕西,隐居朝邑,从此帝王的后代流落为平民百姓,真让人感到伤悲。他们在穷乡僻壤之中还珍藏保有祖先的遗器和国之重物,这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传至六十一世佀烱,秦朝焚书坑儒,祖宗相传之世系和家谱,幸免于难的实在是太少了!到汉高祖时,崇尚儒学、重视伦理,大兴文教。当时六十四世佀传好学深思,极力搜剔掇拾于残篇断简之余,使家族家谱世系排列又井然有序了!从汉代到唐代,佀氏后人多为平民百姓了,有的种田,有的读书,有的做生意,安居乡野,各守职业。唉!自佀氏迁居陕西朝邑以来,封国也丧失了,禹庙的祭祀也缺少了,这都不是一天的事了。佀氏祀典虽说不太辉煌,可大禹所传之脉从未间断,这也足矣让人欣慰了。不久,到了唐末,黄巢起义,接着朱温兴兵战伐,陕西多遭变故。八十三世祖佀昌为此避居大明府清丰县。当时人们流离迁徙,即使传家的宝物还不能保全,宗谱也就显得若有若无了。幸运的是到了八十六世祖乘鸾登进士第,就取出旧谱重新修订,世系排列又清晰可考了。从五代、宋元至明朝建立之初,山东境内人烟稀少。百四世祖得甫奉诏迁居兖州府郓城县。百七世祖钟,登成化丙戌科进士,授任浙江道,官至户部尚书,这时又重新篡修了家谱。所以,自始祖禹以来,佀氏虽说曾被楚国灭族,佀氏宗谱曾在秦朝时被毁坏,在梁朝时遭损减,千百年来禹裔正脉之兴衰,实在让人担忧。然而,佀氏家族后继有人,祖宗世系排列有序象日月星辰一样显著,这是上天不愿断禹王的奉祀啊。况且,祖茔碑文上也记明了佀就是姒、系大禹后裔呢,这又怎么不是追寻木本水源的要义、不忘祖本根源呢?
    是为序。
          校译:山东省巨野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 佀继田
                山东省巨野县教师进修学校 佀同才
               (两人都是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佀楼人)
                                 2015年春





    (佀继田书法)


    (佀同才书法)

    十四、禹裔佀氏家谱序言(濮阳清丰版节选)

        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祖先。佀氏始祖大禹,禹者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也,公元前约二一零三年出生在帝丘。禹十四五岁便跟随其父鲧治水,鲧治水九年无效被帝尧处死,后来舜又推荐禹继承父业,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基本得以控制。先后治理了朱龙河、马颊河、漳河、卫河、黄河等九条河道,得到了帝王臣民的高度赞扬,大禹治水道荥阳?水河(古名泤水河),认为“泤”音有意义,并又想人皆目所生,故将“泤”字去水换女即“姒”,取“姒”为姓(《史记·禹本纪》)。禹字文命,即姒文命。因治水之功显著,舜逝世后,天下诸侯皆朝拜大禹为帝。公元前二零七零年禹登帝位,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国号为夏。从一任帝禹到十九任帝桀统治了四百七十多年,特别是夏后五任帝相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后至斟灌(今山东观城)。地处帝丘斟灌中间的太平郡姒氏家庭,家业庞大,兴旺发达。夏后桀系暴君,被商所灭,姬发又灭商建周,由于商汤及周武王均念大禹治水有功,对禹裔不忍失禹之祀,封禹裔东楼公至简公于杞国。后被楚惠王所灭。春秋末期,越国一任帝姒勾践(夏朝六任帝少康之后裔)到七任帝姒无疆(公元前四九七——三三零年)立国一百六十五年,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如从夏朝中期海康之子姒无余来绍兴守禹陵算起,到继承越国的后续缯越、瓯越、东越、繇国、闽越国,存续1778年。但楚国争霸,不道德地针对禹裔之国。公元前四四五年楚先侵吞杞国姒春,又于公元前三三一年灭越国姒无疆,并下令追杀捷剿姒氏,而其幸存者亦畏避楚祸而潜逃隐居,不敢自付神于禹之后。禹裔五十五代祖姒行在杞国被吞之时遂将“姒”字“女”旁为单立人,易以为“”(佀字右半边),即“佀”,形虽异而音同。楚祸日甚,禹裔五十九世祖佀洗,带佀氏大部逃至陕西朝邑,是时太平郡乜氏出了个乜御史,他改太平郡为乜家庄。禹裔六十一世祖佀炯整理修订佀氏家谱。汉高祖崇儒重道,公元前二零四年,禹裔六十四世祖佀传,德才超人,在招贤纳士中为官,他好学深思,将因战乱逃迁佀氏家谱失落的残篇断简之余复绪,虽曰不辉,而大禹相传之脉不断。禹裔七十一世祖佀毓美科进士,任唐太宗中期陕西某县县令。唐末,公元九零三年黄巢之乱,朱温政变,陕西多故禹裔八十三世祖佀昌领大部佀氏返迁故里大名府清丰县太平郡(今乜家庄)。北宋时期,禹裔八十六世祖佀秉孪太学生登进士,故取旧谱重订之世次复昭然可考。由五代、宋、元、以至明初,公元一三三三年,禹裔一零四世祖佀得甫奉召迁鲁地兖州府郓城凤凰岭,起村名佀家楼。得甫侄伯福随胞叔迁去,并同葬一茔。又追封文林郎。元末明初,得道长子佀刚移居乜庄前街,刚墓在村东北角。禹裔一零七世祖佀钟登大明成化二年赐进士(公元一四六六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至户部尚书并复修家谱。故始祖以来,虽曰灭于楚,坏于秦,失于梁,数千百年之支脉不无可虑者,然继起有宗次世系,焕然罗列,祖考遗脉,炳若日星,天不欲绝禹祀。况祖茔之碑文曰佀即姒,神禹裔。明末禹裔一一一世祖佀东岳生五子,三男科进士,一男科举人。佀鹤举字健岭,大明丁丑年科进士,授湖广黄州府官,山西巡按司理,入乡贤祠。佀鸿举字仲达,大明乙卯科举人,夫妇分别列入忠孝祠、烈女祠。佀鹏举字扶万,大明乙卯科进士,诰封文林郎,授江西吉安府万安县知县。佀孪举字季麟,大清乙亥科进士,授四川叙州府高县知县。古今闻名的“一门三进士”,是也。
         中华民国期间,闻名的佀夫人,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嫂子,冯称嫂娘,冯自幼丧父母,有佀夫人哺育教养而成名。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更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禹裔佀姓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它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望佀氏成员不忘历史怀万派同源之论,团结其他姓氏成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人类的幸福多做贡献!


    顾问:孙德萱(原濮阳市文化局局长、考古专家)
         佀耕田(禹裔一二一代孙维行)
    主笔:佀凤奎(禹裔一二一代孙维行)
         佀庆余(禹裔一二三代孙庆行)
         佀杰昂(禹裔一二三代孙庆行)
    协办:佀鸿勋 佀鸿国 佀鸿军 佀留虎
         佀本兴 佀廷杰 佀学彬 佀来生
         佀庆福 佀庆祝 佀海军 佀鸿泽 佀相杰



                  二零零五年五月





         十五、《山西宁武石窑会佀姓族谱》前言节选



    佀敬泽  执笔
         (佀敬泽,法语翻译,曾在新华社工作8年,先后在墨西哥、法国、多哥学习工作过,后供职于山西天脊集团公司,退休后定居北京。多年来热心家族史研究,写出多篇学术性很强文章。)                 

    佀敬泽(禹裔一二五代孙、佀鹤举十四代孙)
               二○○九年九月五日
         于 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和谐家园


    十六、各地佀姓家谱图片及相关重点文物图片








    以上为家祠及禹祀族祀






    佀林一图












    以上为明代弘治年间户部尚书佀钟及亲人各家所得圣旨复制品(原计16轴)






    佀姓网上电子族谱




    以上是山东郓城一族谱









    以上五图为河南佀姓族谱


    山东聊城冠县佀姓族谱




    以上三图是山西佀姓族谱



    以上是陕西朝邑志对佀姓祖先大禹庙的文字


                                  十八、 网络佀姓资料












    十九、姒姓与佀姓族谱的价值相关研究







    二十、关联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